为打好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两大攻坚战,长治市郊区从7月初起“亮剑”,加快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大力发展低耗能产业;严格落实节能和治污减排目标责任制,从源头到管理,三把“利剑”齐头并进,力促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向纵深推进。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长治市郊区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快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例如,对漳泽、漳山电厂的空冷、脱硫、除尘及辅助设施进行永磁调速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改造,以降低用电率;对焦化、冶金、电力等行业加大燃煤锅炉、炉窑节能改造、清洁能源置换、烟气脱硫力度,积极发展区域热电联产,确保二氧化硫的排放;对电石行业进行整合改造,建设4个2.5万KVA环保型、密闭式电石炉,彻底改变现有落后工艺,确保烟尘、粉尘的达标排放。
在对重点企业进行节能改造的同时,区委、区政府坚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低耗能产业,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加快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整合改造和污染治理,确保全区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195天。逐步对6300KVA以下的电石炉、直径2.2米以下的水泥磨机、20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炉、碳化室高度4米以下的焦炉等一批落后设备和落后企业进行淘汰。
为了落实好节能和治污减排工作,长治市效区对各项工作实行了严格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密切跟踪能耗大户、重点污染源,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坚决制止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建设,确保全区综合能耗总量控制在650万吨目标任务以内。对完不成治污减排任务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在全区形成了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