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治理是济南创模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受特殊的地理、气象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多年来我市空气污染一直较为严重,2003年,全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率不足60%。为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市政府实施了“蓝天保护工程”。
减少燃煤污染,烟尘控制全覆盖。继1994-2002年拔掉13000余根烟囱之后,三年多来我市又淘汰6吨以下燃煤锅炉近300台,10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施烟气脱硫。其中黄台发电厂投资3.9亿元实施烟气脱硫工程,年减少排放烟尘5000吨、二氧化硫1.4万吨。全市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24.9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236.49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一直保持在100%。
推广清洁能源,推进供热、供气等管网设施建设。全市现有热电厂22家,市区集中供热设备总容量达3731.9兆瓦,供热面积达3321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率80.5%。天然气主管网覆盖市区建成区,2005年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供气量分别达到5910万立方米、5万吨和8000万立方米,用气人口249万人,用气普及率达到97.2%。
治理尾气污染,除掉车辆“黑尾巴”。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2005年我市颁布实施了《济南市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办法》,形成了公安、交通、环保、质监等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对59972辆机动车进行了年检,对6800余辆机动车进行了抽检,对超标的700余辆机动车依法进行了限期治理。继续开展公交车冒黑烟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市公交线路中开展“绿色公交”试点。全市机动车尾气抽检合格率达到了85%以上。
整治扬尘污染,淘汰落后生产力。扬尘污染是影响我市空气质量改善的首要因素,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此,我市出台《防治扬尘污染管理若干规定》,强化对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和集中整治,仅今年3月份以来,市政府就连续召开了7次扬尘污染防治现场会、调度会,对拒不落实防尘措施、造成扬尘污染的施工单位进行严管重罚,对督查不力的有关区政府负责人进行曝光;从细微之处入手,创造性地实施“清挖污水井污泥不落地”、雨后及时冲刷路面积土等措施,并对所有裸露地面进行绿化或硬化,清除高出路沿石的泥土、高出地面的树穴泥土,消除扬尘污染源。同时,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停了历城区安家水泥厂等5家水泥厂的16条立窑生产线。
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03年、2004年、2005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分别为215、210、262天,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分别为58.9%、57.4%、71.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截至今年8月底,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率为88.9%。短短几年间,济南创造了一个内陆老工业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