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煤炭业发展展望
2005-12-15 中宏数据库
中国因素影响巨大
世界煤炭产业的重心已从20世纪初的欧洲转向东方的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煤炭的50%以上,并且煤炭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均在亚太地区。亚太地区2006年煤炭供求总体基本平衡,2006年仍会保持年3%的较高增长。主要炼焦煤会因为中国因素,2006年仍然供不应求。目前,BJ现货价格已回落至40美元左右。2006的BJ现货价格,除亚太地区煤炭产量增加的因素之外,中国因素不可忽视,一旦中国进出口大幅变化,BJ现货价格将再度回升。
中国对亚太地区的影响非常大,进出口数据表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总的煤炭进口量占亚洲煤炭进口的85%,其中,日本进口煤炭的12%来自于中国,中国出口的煤炭85%销往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中国煤炭的进出口量相对于国内的产量来看比例不大,但对于亚洲地区的煤炭价格举足轻重。
进口方面,在2004、2005年进口大幅增长之后,为弥补资源品种的不平衡,和解决国内小矿退出的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周边煤价回落,2006年存在进口替代可能。然而,决定进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国内的供求,而不是亚太市场的变化,相反,在2006年,中国因素是影响亚太地区煤炭市场的重要因素。
煤炭供求仍将偏紧
根据“十一五”规划建议,人均GDP将较2000年翻一番,煤炭消费22亿吨以上。若以23亿吨为目标,表明煤炭的消费弹性系数在0.5左右,煤炭消费仍将保持4%左右的高增长。22-24亿吨的煤炭消费量,隐含着这样的假设前提,发电煤耗自目前的356G/KWH下降11%,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且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8,而美国、日本、德国在六、七十年代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均在1.1以上。中国的电力、钢铁、化工大都为国有企业,在“十一五”期间节能能否达到目标,笔者并不乐观,煤炭消费增长4%是相对保守的预期,2006年煤炭需求至少为20.3亿吨。
乡镇矿占的结构比例变化是中国煤炭行业的晴雨表,2005年有可能是拐点。实际上安全治理的力度和进度超过预期。据国家安全生产局统计公布,有近2亿占10%的煤炭生产不具有安全生产能力,这部分矿将用三年时间加快整改或关闭。同时,最近公布,地下煤矿非法煤矿仍有1万多处,2006年实际减产的数据要高过官方的公布数据。
根据调整后的煤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增长和煤炭产量增长的变化关系,和乡镇矿的治理进度,预计2006年煤炭总的供给仍然偏紧,全年产量预计只有20亿左右。
煤炭价格维持高位
铁路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和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节拍基本吻合,以五年为一个投资周期,铁路运力的提高呈脉冲形。自1999年以来的新一轮投资,铁路投资远低于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铁路投资出现负增长,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铁路投资的中长期规划,铁路投资大幅增长。因此,总体预计2007年前铁路运力不可能出现明显的改善。煤炭的铁路运输依然偏紧,2007年之前拥有铁路资产的煤炭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07年之后,铁路运输改善将使西部大矿的产销率有较大的提高。
总体来看,安全治理的进度,将修正2006煤炭供给的预期,主要提供增量的乡镇矿大幅减少,国有大矿产量增幅有限,年内仍然会出现偏紧的状态,为弥补国内的需求,进出口仍会大幅调整。2006年的价格仍然会维持在2005年的高位,并在10%的范围内波动。
能源新政利于龙头扩张
中国能源消耗为1.18吨标准煤/千美元GDP,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近6倍。这样的能耗水平是无法持续,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迫使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煤矿的安全治理,从表象上看来是对国内安全的高度重视,现象的背后,实际是中国能源战略大调整使然,目前正在开始一场中国的能源新政。
2006年是中国能源新政的第一年,必有政策频出,预计将围绕《煤炭法》的修改,出台一系列有关煤炭资源的合理规划、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政策。有增加煤炭企业的成本的政策,也将有减少税负等利好政策。总体判断,处理煤炭产业遗留的历史问题、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煤炭产业,必然要保持合理的投资回报,才能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必然要保持煤炭产业的净资产利润率略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的水平,而2003年煤炭行业净资产利润率仅为6.03%,依然比全国平均水平12.06%低6.03个百分点。“十一五”初期,煤炭产业的投资回报率仍然会提高,煤炭价格大幅下调的可能性并不高。
同时,2006年产业竞争格局将会随着煤炭产业进入门槛大幅提高,潜在的进入者大幅减少,周边国家的煤炭进口替代影响也有限。小矿的大幅退出,减弱了对大矿的竞争压力,降价倾销的压力正在消减。可以说,2006年是国有大矿快速发展、五十年不遇的机遇。从科尔尼产业演进曲线来看,中国的煤炭产业自2006年开始将处于规模化阶段的初期,未来将是诞生行业领导者的时期。
利空提供投资龙头的战略性机会
目前,回避周期性行业已成为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一致的共识,未来一年煤炭上市公司成本有增加的趋势,盈利增幅减弱,国内煤炭上市公司被普遍看淡,并推低了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股价。与国际比较来看,煤炭上市公司市盈率、市净率大都低于国际煤炭上市公司,并且国内大型煤炭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大多的没有计入开采权价值。目前国内煤炭上市公司股息率在5%-10%之间,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2006年中国将实施一场能源新政,为培养未来的大企业集团,必然要给他们一个修养生息的环境,在此期间,在估值偏低的情况下,在出现任何不利煤炭行业的政策的情况下,都将为投资未来的煤炭行业龙头提供了战略性的机会,一味的回避并非上策。
未来的煤炭行业龙头必然是能够在资源的整合中,借助行政力量、能以低成本取得资源和市场份额的公司,必然是能够通过规模扩展和政府扶持、解决大量办社会职能和人员臃肿问题的企业,必然是未来能够通过大规模的机械化开采提高效率、获得成本优势的企业,必然是未来能够积累了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在煤化工、煤变油等价值链延伸上,分享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