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钢铁产业预警专家组成员贾良群预测
2005年钢材市场在跌宕起伏中即将结束,2006年钢市的态势将会如何?日前记者采访上海钢铁产业预警专家组成员贾良群先生,就这一钢铁流通业较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贾良群认为从种种迹象和有关信息综合分析,2006年初期的钢材市场价格将以低位稳定为特征,全年整个钢市总体保持相对平稳的运行格局,像2005年这样动荡起伏格局出现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小。但由于供求于求的矛盾的存在,需求增长随时可能被充足产能的形成和释放所淹没,因此2006年钢材市场的平衡格局是脆弱的,这种市场压力增大下的平衡与稳定,将是2006年国内钢市的主旋律。
贾良群具体阐述的他的见解。
首先,经济发展的稳定态势决定了钢材市场的稳定环境。体现在:
一是国际经济增长将呈现高位稳定态势。 2002至2004年,世界经济连续3年加速增长,2004年达到了5.1%,是30年来的增速高点。2006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高增长年份。目前根据IMF等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06年国际经济增长将与2005年保持同样的水平,均为4.3%。 IMF认为尽管过去几年来,持续攀升的油价、自然灾害和疾病流行,但对世界整体经济增长影响很小。明年的增长速度预计也只略微低于此前的预测。
二是中国经济进入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提高,此后虽然受到宏观调控的抑制,但由于宏观调的目标使经济呈现出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因此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十分平缓,这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力相当强,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06年经济最低增长是8.3%,最高增长是9.3%。
三是与钢市密切关联的指标大都呈现高位平稳态势。在众多经济指标中,M2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工业增长速度以及新开工建设项目增长速度都与钢材市场高度关联。从目前实际数据显现,这些指标趋势稳健。
四是经济的高位稳定增长决定了钢材市场将相对稳定。经济增长与钢材市场是正向关联的。一般来讲,平稳的经济增长对应相对平稳的钢材市场;连续加速增长的经济会产生一个炎热的钢材市场;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则钢材市场会下降;经济增长连续下降则钢材市场一定是极度低迷。 多年来国际钢材市场与国际经济的关系以及中国钢材市场与中国经济的关系无不检验了这一规律。
其次,国际钢材市场对中国市场的支持开始进入相对稳定期。
第一,良好的国际经济态势决定了良好的国际钢材市场。从地区市场行情表现上看,北美市场高位强势、欧盟稳中趋强、亚洲市场相对疲惫但也开始低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钢材市场的影响所致。
CRU指数线
Myspic指数线
中国钢材市场与国际市场差距拉大
第二,国际市场目前进入高位盘整后期预计稳健运行。MEPS对后期各地市场价格的预测我们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他们认为欧洲联盟地区钢材市场价格到2005年之前依然有上升的空间,并且进入2006年第一季度欧洲联盟地区钢材市场价格还将会上涨,在2006年第一季度后期其所有钢材品种市场价格将有适度上升。
美国国内钢材市场在2005年第四季度价位水平大幅度上升势头将会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结束。即使美国钢材用户部门并没有作出目前当地钢材市场价格达到最高价位水平的估计,但是从目前来自海外进口的钢材货源进入美国钢材市场这种态势来看,海外进口的钢材货源进入将制约美国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近日举行的美国钢铁协会年会上,市场观察家对2006年美国市场的展望仍然乐观,虽然预计美国钢进口将继续增加,且大多数钢材的进口价格将比美国国内钢价低50-70美元/吨,甚至更高,但不足以破坏目前美国的价格水平。
第三,中国市场与国际钢材市场关联度虽然降低但在调整中将趋高。如果我们把中国钢的进出口总量与国内钢的表观消费量之比作为中国钢材市场与国际钢材市场的关联度来分析的话。以2004年宏观调控为标志,此时起中国钢材市场与国际钢材市场的关联度开始走低,但随后相信会再度走高。先期的高关联度是由于中国大量净进口造成,而后期的关联度适当走高则由于中国扩大净出口形成。因此,2004年的宏观调控极可能是中国钢铁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钢铁走向世界的明显标志。 ;
再次,从现实市场表现看钢市风险充分释放后低位稳定运行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国际市场目前相对平稳,中国钢材市场也开始出现趋于平稳的迹象,其中长材趋势明显好于扁平材。12月第一周综合指数为111.1点,长材指数基本稳定在123点,扁平材指数则在99.7点。从指数化显示的趋势上看,近期市场正在趋稳。
国内主要地区市场库存明显下降或保持稳定。从北京和上海这些主要城市的市场库存观察,钢材库存近期来呈现下降态势,或者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市场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在低迷行情中,市场调节生产的功能在加强。如北京市场目前的建筑钢材库存水平在19万吨左右,上海库存在23.6万吨左右,较前期均有明显下降。参考下图10。同样,上海地区的热轧和冷轧以及中板库存近期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市场调节作用显现,钢厂库存量与产量的比例总体下降。根据钢铁协会公布的钢厂库存与产量统计数据我们也能看出,一年来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但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加强,钢厂库存与产量的比例总体上也同步趋低。8月份以来随着市场的恢复比例出现了升高趋势,但也没有升高到前期高水平。这种态势说明了,市场虽然将压力传送到了钢厂方面,但由于需求相当可观,钢厂的库存水平并不是很高。
市场价格接近成本线,成本对价格支撑作用加强。市场价格在连续下降后,在原料价格稳固坚守下,目前一些产品的市场价格跌至成本底线,不少钢铁企业要么面临亏损或者处于微利。这种局势造成了不少钢厂主观上不减产,但在客观上适当的减产。很多钢铁企业已经在通过检修或调整规格来达到减产的目的;如果后期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调整,那么对钢厂产量的抑制作用仍然明显。
刚投产的新能力在目前环境下,会把产能释放的节奏收缩一些。对于正在建设的新能力,个别项目有可能放缓进度。还准备上的项目有一部分等待观望,甚至不排除国家在项目的审批上暂缓。降低供给增长速度是市场恢复和得以稳定运行的硬道理。在需求仍然良好,市场调节已经发挥作用的今天,虽然产能过大,但需求始终是制约产能能否释放的最根本因素。
随着外部因素的逐步明朗,市场心态趋于平静。今年二季度以来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主要是由于对经济增长趋势减缓、供给明显增加、预期产能加速形成和释放的担心所致。从近一年来的运行结果看,实际情况和预期有吻合之处,但也有明显偏差之处。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已普遍认同,但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和新产能形成的预期则不完全正确。实际上经济仍然在快速增长,新产能形成和释放也没有市场预期的如此强烈。在市场信息十分明朗后,价格大幅度下降也已经到了使所有利空威胁都出清的地步。先期认为一些不确实因素基本上得以确定。其中有需求问题、铁矿石谈判问题、汇率改革问题、钢铁贸易摩擦问题、落实产业政策问题。
贾良群认为,2006年国内钢材市场将在高压下的平衡与稳定,其依据:
(1)经济增速从高回落钢材市场难有明显行情。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这只能保证需求处于增量状态,并不能保证形成供不应求的态势从而使钢材市场产生向上的明显行情。从多年来经济增长与钢材价格的关系看,平稳的经济增长对应的是平稳向下运行的钢材市场,决非平稳或者平稳向上运行的钢材市场。原因就是经济连续加速增长时,钢材市场供不应求,丰厚的利润吸引大量投资开始建设新的产能,但由于建设周期的因素,在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时产能正好形成,即供应的快速增长滞后于需求的快速增长,并且两者产生了明显的叠加效应,这是今年以来钢材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由于钢铁产能的增长随时能够淹没需求的增长,形成供过于求从而抑制价格的走高。
(2)2006年面对的产能形成和释放压力依然明显。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预示着产能形成的压力持续不减。有资料显示,建国以来,从1950到2000年50年内中国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5500亿元,而从2001年到2005年这5年内,预计投资6729亿元,虽然有不可比因素,但最近5年的投资是过去50年的总和还多1200多亿元。在“十五”这5年的投资中,2004年和2005年预计总计为4213亿元,占最近5年内投资的总额的62.6%。这种高投资形成的产能快速增长,很快反映到实物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上。中国钢材市场后期一段时间内将处于这种态势之中。对后期钢材市场的观察没有必要再去争论中国有多少铁、钢和钢材的生产能力,可以讲,对大多数普通产品讲,只要市场有需求,产能释放能够立即满足。近月度来热轧板卷厚规格与薄规格之间及其产量与价格的互动关系就知道这种调节的能量之大。
(3)国际市场的适度支持难以明显抵消产能扩张的压力。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高价格差距为中国一些长项产品出口的创造了条件,但短期内出口难以明显放量。理由是中国从一个钢的净进口国向一个净出口国转变不是立即就能实现的,要有一个过程。理论上讲只要国际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国内价格,只要有利可图,就能出口。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出口产品结构问题。如长材类产品是我们传统的强项,一些企业已有比较稳定的出口渠道,但这类产品国际市场的容量却有限,出口太多,势必招致反倾销。最近普通板材的出口竞争力加强了,但由于产品档次的问题,在国际市场,欧美和日韩等国家对这类产品需求相对并不旺盛,如果出口,存在着与当地国家产品争夺市场的问题。何况美国对中国热轧板的反倾销还没有结束,从目前的态势看,就是到了明年11月份日落复审期限,也不一定能顺利解除反倾销。目前国际上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在关注中国的钢铁产能释放问题,心理上的“敌意”客观存在,这虽然不能阻止中国产品的出口,但产生的障碍将大大影响中国钢材出口的效率。因此,后期国际钢材市场会对中国钢材市场提供支持,但力度要大打折扣。
贾良群说:产能形成和释放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后期的中国钢材市场处于一个供过于求的基本格局之下,虽然需求总量可观,但却无法左右市场行情。因此,后期的钢材市场是一种高压下的平衡与稳定。其表现的特征可能是:需求仍然旺盛,但市场热情不高;库存保持低位,但价格难以大涨;产销继续增长,但效益并不明显。 (来源:全球五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