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碳达峰十大行动  生态环境建设  锅炉  天津  水煤浆  方快  蒸汽锅炉  贵州  节能降耗  COP27 

造林治水护生态 绿波奔腾入黄河 ——守护母亲河,攻坚“几字弯”③

   2024-07-17 科技日报韩荣260
核心提示:巍巍太行,滔滔汾黄,在山西大地上,黄河从北到南沿着晋陕大峡谷奔流,哺育了三晋儿女。自偏关老牛湾入境,至垣曲马蹄窝出境,黄

巍巍太行,滔滔汾黄,在山西大地上,黄河从北到南沿着晋陕大峡谷奔流,哺育了三晋儿女。

自偏关老牛湾入境,至垣曲马蹄窝出境,黄河在山西省干流流程965公里,干支流覆盖全省11市86县(市、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1%。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伟表示,山西作为黄河中游重要省份,是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落实黄河战略、抓好黄河治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山西省开展了重点山川、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总投资上千亿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重大工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沙化治理有良方

山西省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其北部6市44县位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主战场,省内的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晋北、晋西北。位于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的山西右玉县便在其中,绿色曾是这里最稀缺的颜色。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新中国成立之初,右玉全县林木绿化率不足0.3%,土地沙化面积占到了76.2%,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右玉县马头山村植树造林大户李云生回忆,他小时候家乡风沙很大。“白天一阵风沙吹来,天像晚上一样黑,在教室上课都需要点起煤油灯。”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右玉县人靠着一把铁锹、两只手,展开了一场持续70多年的绿色接力。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下,这片290多万亩的土地上,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近年来,山西省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文件的要求,将扩绿、经营双“提质”、省直林区、自然保护地双“升级”作为转型方向。

2023年,山西省完成营造林任务456.7万亩,其中黄河流域327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人工造林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李军介绍,黄河“几字弯”是山西省三北六期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三北六期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实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精准实施森林草原质量提升工程,统筹推进河湖湿地保护修复等。

“近年来,在‘三北’工程建设实践中,科技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作用。”李军说,近年来,山西省坚持“科技先行、示范引领”的原则,在省内干石山区开展爆破整地、客土造林,在黄土丘陵区实施径流整地、抗旱造林,在风沙区推广阴坡堵风、集水造林,形成20多项集成技术。

“目前,山西省已经初步建成了北部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中南部水土保持林、汾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沿黄地区经济林及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等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在晋陕峡谷建成60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使广袤的吕梁山区披上绿装。”李军表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山西水土保持率达到64.58%,年均入黄泥沙量大幅减少,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

水质提升增颜值

“今年1月至4月,山西省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提升到91.5%,同比提升了12.2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在日前山西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赵亮公布了这一喜人的数据。

夏日时分,站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的汾河入黄口“望河台”上,宽阔的河面波光粼粼,河水缓缓流淌。

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内,多组在线监测设备正在实时检测汾河水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5项参数,确保汾河水达标入黄。这里是汾河汇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检验汾河水质的一个关键节点。

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绵延710余公里,左携太行,右揽吕梁,守护着表里山河、无限锦绣。

但在昔日,汾河河道断流,水位下降,一度成为“母亲河”的伤痛。资料显示,曾经的一段时间内,汾河干支流上的13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里,有8个常年为劣Ⅴ类水质。这对黄河水质造成了一定影响。

近年来,山西深入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谋划十大工程280余项子工程,不断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日前,记者行走在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途经汾河湿地,看到河道两岸花红草绿、环境优美。曾何几时,这里还是一片空荡荡、光秃秃的河床,分外荒凉。2021年4月,中铁十七局承担了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清徐段)生态治理项目,一段汾河河水变清的故事由此展开。

“河水治理根源在堤坡,关键在疏通河道,亮点在景观绿化。”中铁十七局项目经理陈栋回忆,当时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清徐段)一下雨,河道就容易坍塌,河槽淤沙、水土流失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团队在蓄水面以下采用三维固土生态网垫为边坡筑起看不见的防护网,在加固坡面的同时,有效阻挡河道内污物。

为了还汾河水清岸绿,项目团队还采用松木桩、青石、波浪桩等生态材料建设河堤,并在沿岸栽种波斯菊、细叶芒、重瓣黄刺玫等30余种花卉草木,让一度荒芜的河堤再现“风吹百花香两岸”的大河盛景。

湿地保护绘锦绣

时而悠闲徜徉水面,时而弯身梳理羽毛,时而曲颈引吭高歌……今年初春时节,在山西忻州河曲县黄河转弯处,摄影爱好者拍到了百余只白天鹅聚集的美景。

河曲县位于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是千里黄河、万里长城“双龙相会”之地。近年来,当地不断推动黄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河曲县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中心负责人王永胜告诉记者,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河曲县连续几年迎来黑鹳、白天鹅等各种鸟类,目前已记录到110余种鸟类在河曲县栖息越冬。

记者了解到,2023年河曲县有序开展了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沿黄环境污染整治,清理垃圾和固废7.3万立方米,整治散乱排污排洪口147处,累计绿化修复土地2004.5亩,打造沿黄绿色生态长廊,筑牢黄河绿色屏障。

此外,河曲县还打通了县城南北通道,实施雨污分流改造,让9万县城居民与黄河和谐共生,打造黄河边生态宜居的美丽小城。

河曲县的靓丽环境是山西省对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黄河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数据显示,山西现有陆栖脊椎野生动物54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5种。

“黄河好山西才更好,山西美黄河会更美。”吴伟表示,山西将树牢一盘棋思想,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扎实打好黄河“几字弯”治理攻坚战,在筑牢生态屏障、激发绿色动能、加强基础建设、深化区域合作、做好黄河文章上下更大功夫,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2017721号-1  |  京B2-2022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