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封面。研究团队供图
近日,《科学》以封面论文形式刊发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能源与化工学院副教授温国绅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通过改善全球固体废物管理,探索减缓气候变暖的新途径。
该团队收集了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高的43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建模,模拟了2020年至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实现气候目标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在常规管理路径下,2020年至2050年,城市固体废物将排放320亿~3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超过了《巴黎协定》规定的1.5℃或2.0℃的升温限制下的110亿~27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预算。根据当前的政策执行情况,到2100年,地表气温将上升约2.6℃。
团队对如何管理全球固体废物甲烷排放以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现有技术可以避免固体废物行业近90%的甲烷排放。因此,各国固体废物管理部门可以重点通过升级废物处理流程,以及倡导转变饮食、消费等行为模式来减少排放。
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途径包括填埋、回收、焚烧、堆肥和转化为沼气。团队评估了低、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4种减缓变暖途径,包括厌氧消化有机废物并利用其产生的生物甲烷、减半废物产生、堆肥有机废物以及改建填埋场添加沼气捕获系统。
研究发现,每种途径对实现该行业升温限制目标都有积极贡献,但它们都不能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1.5℃的升温限制目标。因此,必须系统实施多种解决方案。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产生大量来自加工和包装商品的固体废物,应专注于减半废物产生。而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应专注于厌氧消化。
此外,研究还表明,最小化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杠杆,是减少城市固体废物的体积并实行有机废物的可持续管理。团队为此提出三类政策性建议:一是加强直接监管,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二是使用经济手段,实施激励或惩罚举措;三是运用社会工具,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g317
暖东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