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枝黑塘矿区黑拉嘎矿井90万t/a工程(含选煤厂)项目
黑拉嘎矿井位于六枝特区南西面,属六枝特区中寨乡管辖
六枝工矿(集团)黑拉嘎矿煤矿有限公司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黑拉嘎煤矿生产能力为90万t/a,矿区面积12.2km2,服务年限88.9a,并配套建设与本矿井生产能力相应规模的选煤厂(90万t/a)。黑拉嘎煤矿设计开采煤层划分为两个煤组,分别为上煤组(1、2、3、4、6、7号煤层)和下煤组(15、18、19、20、22、28、30号煤层)。采用平硐开拓,设计推荐采用综采工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全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共四个采区。首采1号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本项目15号、28号、30号煤层含硫率平均值大于3%,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技术政策,实施禁采措施。
本项目总投资156401.6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689万元,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3.6%。
(1)施工期: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实施施工期监理工作。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及工业场地污水管网工程应优先修建,便于施工期污废水收集处理达标后部分回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时,施工场地利用目前已设置的旱厕,污物用作农肥,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工程施工。业主应尽快对地坪进行硬化,修建截排水沟,修建初期雨水收集池,避免煤泥水直接排入地表溪沟。施工期间应文明施工,合理安排,不得将废弃物及渣土倒入工业场地紧邻河流及溪沟,确保汛期行洪畅通。
采取洒水、遮盖等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污染。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强化施工期噪声环境管理,确保施工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工业场地原有的土方作为后期覆土用,井下工程的弃方作工业场地及风井场地的填方使用;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2)地表水:采用 初沉池+混凝沉淀+曝气池+二级锰砂过滤+煤泥压滤+部分消毒 工艺,处理规模为350m3/h的矿井水处理站将矿井水处理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一级标准,其中Fe达到《贵州省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13)一级标准后,部分经消毒作为本矿井生活非饮用水、生产用水,待瓦斯电站建成后,用于拟建瓦斯电站冷却补充水,矿井水复用率为50.9%。矿井水通过深度处理后可用于职工洗衣、淋浴等,可提高矿井水利用率到61%,仍达不到70%的矿井水复用率要求,因此,矿方应进一步寻求其他复用渠道,提高本项目复用率。工业场地储煤场须硬化,实行 雨污分流 。设置储煤场的煤堆冲刷水沉淀池,初期雨水、地坪冲洗废水及淋溶水集中收集后进入矿井水处理站处理。矿井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涝河。工业场地设置处理规模为720m3/ d的SWJ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器,生活污水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器处理、消毒后排入涝河。本项目选煤厂为三产品重介旋流器选煤,项目洗煤水厂内闭路循环,同时设置事故浓缩机,确保洗煤厂煤泥水不外排。按规范在项目总排口安装废水流量、COD、pH在线监控装置,并按要求接入当地环境管理部门。
(3)大气环境:本项目采用空气热源机组辅助电能供热,待瓦斯抽放稳定后,应及时进行瓦斯发电等综合利用,利用发电站余热供热。本项目在主工业场地设置棚架式储煤场1座及原煤转载运输系统,储煤场和原煤的转载点要设置喷雾洒水装置,振动筛、破碎机等产尘点设置集尘罩,并由98%的单机布袋除尘机净化等措施,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限值要求。
(4)噪声:采取减振、吸声、消声、隔声、合理布置等治理措施后,应确保其厂界噪声排放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5)其他:矿方需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或分散式供水工程对受影响群众进行供水并进行补偿。黑拉嘎煤矿首采区开采后,对黑拉嘎、马鬃岭、火坑、小补王等居民点影响较大,达到Ⅳ级破坏,需要采取搬迁,搬迁人口为465户,1510人;全井田开采后,地表变形将进一步加大,对小寨、湾龙坡、干坝、阿泥寨、坡头上(2)、一采区风井场地影响较小,采取维修措施进行处理,对黑拉嘎、马鬃岭、火坑、小补王、大补王、坡头上(2)、高楼、上费嘎、马家寨、下费嘎等影响较大,达到Ⅳ级破坏,需要采取搬迁措施,搬迁人口为992户,3738人。为确保井田范围内建筑物、河流、村寨房屋、工业场地、进场公路的安全,必须按相关规定对井筒、矿区边界、断层留设保护煤柱。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有不确定性,应对开采沉陷区进行地表沉陷观测,对影响范围内的房屋等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测,如砖墙出现裂缝、门窗严重变形等,要采取维修加固措施,严重者要进行搬迁,其搬迁安置及维修加固费用应由矿方承担。
公众参与情况:项目共发放个人公众参与表105份,收回105份;团体公众参与表10份,回收10份。调查结果表明100%被调查个人及团体支持本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
相关部门意见:(1)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 黔发改能源[2013]2304号 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2)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 煤规咨[2013]33号 提出对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报告。(3)贵州省水利厅以 黔水保函〔2013〕212号 对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批复。
联系电话:0851-5570802
传 真:0851-5570802
通讯地址:贵阳市遵义路59号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
邮 编:550002